成人的警覺性和責任感是預防意外傷害的關鍵。此外,科學知識的普及、安全教育也極重要。
①兒童活動場所的安全措施
室內(nèi)地面最好采用木地板,水泥地面上應鋪上地毯,衛(wèi)生間、廚房要用防滑建筑材料。椅子和桌子的角以圓角為宜,否則應包上桌角防護套。出入的門應向外開,不宜裝彈簧,在門縫處應加塑料及橡皮墊,防止夾傷手指。窗戶、陽臺、樓梯口應有欄桿,欄桿要采用直欄,高度不低于1 1米,柵間距不大于1 1厘米,中間不能設橫向欄桿,以防孩子攀爬。電器設備(包括插座)應安裝在離地面1 6米以上的地方,電線不能暴露在外面。
②生活用品和玩具的安全措施
熱水瓶、熱湯鍋、火柴、小刀、打火機、剪刀等可能引起危險的物品應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:
不給孩子玩體積小、銳利、有毒性的玩具及物品,如珠子、紐扣、發(fā)夾、別針、棋子、硬幣、小刀、剪子、電池等,以免孩子將之塞入耳、鼻,或放入口中而誤吞,誤吸。
易燃、易爆物品不能給孩子玩耍,節(jié)日放鞭炮、焰火時要防火災及外傷。
嬰兒應獨睡小床,至少應與母親分被睡,頭邊勿放小毛巾、塑料袋等物。
③藥物和食物的安全措施
藥品應妥善存放,最好鎖起來,不讓嬰兒取到。內(nèi)服藥與外用藥應分開存放。日常用的滅蟲、滅鼠藥等劇毒藥品更要鎖好。給嬰兒喂藥前,必須認真核對藥瓶標簽,用量及服法,過期,變質(zhì),標簽不清的藥品應丟棄。不能給嬰兒服用成人的藥物。
兒童食品應嚴格選擇,保證新鮮,無毒,腐敗變質(zhì)及過期的食品不能食用。幼兒在磨牙未完全萌出前,不應給瓜子、花生、果凍及帶刺、帶骨、帶核的食物,以免發(fā)生意外。生食的菜要消毒干凈,砧板、菜刀要生熟分開,碗、筷、匙等餐
具應定期消毒,最好能每人準備一套。
④安全呵護技巧
照顧孩子時不可存在僥幸心理。必須做到放手不放眼,放眼不放心。凡是孩子活動的地方,都應該做好安全防護措施。護理孩子的動作要輕柔,不可突然拎起孩子的手臂給孩子穿脫衣服,以免引起骨頭脫位。手提燙的物品時,要提防孩子從旁邊或迎面沖過來。給孩子洗漱時,應先放冷水,再放熱水,防止燙傷。
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,進餐時細嚼慢咽,勿狼吞虎咽,防止魚刺,骨片及果核吞入。3歲前的嬰幼兒不可吃瓜子、花生、豆類及帶刺、帶骨、帶核的食物,勿讓嬰幼兒吸果凍。進餐時,勿恐嚇、責罵、逗弄孩子,防止嬰幼兒大哭、大笑而將食物吸入氣管。